来源:河南能源永煤集团车集煤矿 日期:2023/05/16
“说实话,获得这项荣誉我感到十分意外,我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真没想过能获得如此高的荣誉……”4月23日,刚刚喜获全国煤炭行业“劳动模范”的郭东方袒露了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自2008年来到河南能源永煤集团车集煤矿,十多年来,郭东方靠着执着果敢、坚韧不拔的品质,在实干创业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向前,先后获得了河南省煤炭行业“大工匠”、商丘市“五一劳动奖章”、永城市“五一劳动奖章”、永城市职工技能竞赛“技术状元”、河南能源“安全优秀员工”、永煤集团“大工匠”等多项荣誉。
勤学苦练 铸就“成功”基石
2008年7月,郭东方从技校毕业来到车集煤矿,成为一名车间电焊工。“我最大的追求就是,一个焊点一个焊点的焊接、一个参数一个参数的调试,最终焊接出完美的‘艺术品’。”郭东方说。
有梦想就有目标,有目标就有方向。对于梦想坚定、目标明确的郭东方来说,只有刻苦学习才能够提升自己。工作中,他任劳任怨,电焊工、车工、钳工……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全身心投入钻研技术,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胜任岗位工作。
“郭东方能吃苦,肯动脑,每焊接一件加工件,他都能高质量地完成,凡是他焊接的加工件可以说都是‘免检’产品。”车集煤矿机修厂厂长张全义说。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除了学习能力强,“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是同事们对郭东方的另一个“评价”。郭东方所在的车间主要负责井下急需加工的一些材料、配件,区队往往会不停地进行催促,他宁愿加班也不愿意仓促完工,因为在他看来,专注品质是对匠心的坚持,质量是对安全的保障。
今年2月份,矿上有10余个重新刷漆的矿用隔爆型低压电缆接线盒准备运到井下,郭东方检查后发现其中3个刷漆不到位,要求立刻返工。
同事们觉得郭东方过于较真,而他认为,安全无小事,况且井下环境复杂,刷漆一旦不到位,接线盒上的漆容易脱落,造成钢铁裸露、生锈,如果长时间不处理,极易产生失爆。并且,在质量标准化方面也对刷漆有明确的要求。一番说理后,大家都对郭东方心服口服。
“在煤矿工作,每一个细微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来不得半点马虎。”郭东方说,虽然他是地面工种,但是他的工作与井下安全生产息息相关,物料的准备、焊接、检查、验收,每道工序都关系到井下矿工的生命安全。
刻苦钻研 展现“不凡”风采
“工作细致,富有活力,敢于创新,只要遇到难题他总是积极想办法解决,是攻坚克难的先锋。”熟悉郭东方的人都这样评价他。
一直以来,车集煤矿使用的“318掘进机液压油缸”因井下巷道岩石较多,工作时振动幅度大,油缸承受冲击载荷容易在焊缝薄弱处,出现裂缝漏液,反复拆装运送油缸不仅增加职工的劳动强度,而且对生产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此,郭东方开始对液压油缸修复技术发起“进攻”。矫直、打磨、组对、焊接,这些常人眼里看似简单的电焊工作,想要做出好活儿并不容易。郭东方指着一段金属告诉记者,此项技术共分为五步,分别为抛槽、预热、多层多道焊接、逐层敲击释放内应力及焊后保温。
“这五个步骤中,抛槽与预热是非常困难的,抛槽需要使用角磨机在油缸裂缝处抛出坡口,剩余深度在2~3毫米左右,还要提前使用气割对局部进行预热,温度要控制在100~200℃之间。”郭东方介绍道。
通过优化液压油缸焊接修复方案,修复后的油缸使用效果良好,不仅减少了设备影响时间,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也为矿上节省了油缸单个购置费用2万余元。
郭东方把搞技术创新当作一种享受,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遇到技术难题,第一感觉就是兴奋,从来没感觉到累和枯燥过。”
多年来,他先后完成“自动计米卷带机的研制与应用”“新式垃圾桶圆弧板压制工装设计与应用”“新式临时阻车器的设计与应用”等各类创新50多项,其中16项获国家专利,累计创造经济效益840余万元。
甘为人梯 精心授业育人
“长期以来,作为‘游弋工作室’的骨干成员,郭东方不但能够攻坚克难,屡破难题,还积极带徒传技,培育新人。”全国人大代表、技能大师游弋评价说。
2013年6月,郭东方成为车集煤矿一名钳工专业兼职教师,精湛的专业技能和扎实的实战经验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支撑。
每次上课,他都会做到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积累的经验、技术传授给学员,同时,他还根据每名学员的工作经历、技能基础和专业特长,因材施教。
“他把理论知识和现场实际相结合,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得很清楚,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很强,每一节课都有不一样的体验和不同的进步。”车集煤矿开拓二队员工李晓飞告诉笔者,在郭东方的指导下,他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为了开阔自己的思路,拓展自己的视野,郭东方还多次参加省高技能人才“金蓝领”技能提升培训,成为企业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推广应用的积极推广者和引领者。5年来,他主动参与员工培训学校和游弋工作室的培训教学工作,先后完成电工专业培训授课26场次,培训辅导学员217人,其中有184人分别获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技能等级证书,为企业培育了一大批技能人才。
孙洋洋是郭东方诸多“弟子”之一,记者见到他时,他正专注地加工一项精密仪器的配件。
“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我现在成长为了班组的技术骨干。多年来,先后完成锚杆取直、精密仪器轴承拆装技巧、新式分流冷却装置的设计与应用等10余项创新,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孙洋洋说。
扎根煤海筑梦圆梦,奋斗成就出彩人生。在平凡的岗位上,郭东方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从平凡走向不凡,凭借刻苦钻研实干的行动和扎根煤海建功立业的精神,为一线职工树立了榜样标杆。
作者:王于航
作者单位:河南能源永煤集团车集煤矿
责任编辑:王钟琪
学习强国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微博
抖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 8 号朗廷大厦 B 座 (100024)
Copyright © 《中国煤炭工业》杂志社 备案:京ICP备19020272号-1
投稿信箱:zgmtgyzz@126.com 21294512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