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记河南能源永煤集团嵩山煤矿综采队班组长马学习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杂志     日期:2024/08/01

今年52岁的马学习,个头不高,看上去憨厚实在,黑黑的脸膛映衬出他朴实的性格,满是老茧的双手诉说着他在煤矿奋斗的故事。面对相机镜头时,略显羞涩,但要与他聊起工作,却神情自若,侃侃而谈。

“我来自安徽农村,家里兄弟姐妹多,不到20岁我就外出打拼。2010年来到河南能源永煤集团嵩山煤矿,当时就暗下决心,既然选择了这一行,我一定要干出个名堂来!”入矿14年以来,他凭借着这股不服输的韧劲,圆满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艰巨的任务。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先后荣获河南能源“劳动模范”、河南能源“六好”优秀班组长、永煤集团“劳动模范”、永煤集团“十佳”优秀班组长、河南省“最美矿工”等称号。

微信图片_20240722091017.jpg

一锹一镐练就看家本领

刚入矿,缺乏技术的马学习只能在井下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他深知自己虽然文凭不高,但是不能没有技术。他心里有了新的规划,为了从现场汲取知识与经验,他任劳任怨,脏、险、累活,总是抢在前、干在先,遇到生产过程中的疑难杂症,他便会拿出他那本随身携带的小本向师傅刨根问底,直到弄懂弄通。那本小本本,别看翻得稀烂,里面满满当当的都是他取的“经”。马学习的一举一动,队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间,不久推荐他为综采队生产班班长。

综采队是采煤主力军,生产压力相对较大。当上了班长,他身上的压力也随之更大,一刻不敢懈怠。日常工作中,无论是面对机械设备,还是处理突发的现场问题,他都能迅速作出准确的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有一次,正在割煤的采煤机突然发出异响,采煤机司机几经检查也没有找出故障原因,马学习凭借多年摸索总结的“摸、闻、查、试”故障排除法,最终确定是行走箱轴承故障,仅用40分钟就排除了故障,避免了机械事故的发生。“马班长这个人,是有真本领的!”大家常常这样评价他。 

微信图片_20240722091139.jpg

一心一意勇攀“蜀道”难关

也正是由于积累了丰富的综采技术和管理经验,马学习从来不惧挑战。矿井2112工作面安装期间,受出水影响,施工现场环境恶劣,他没有退缩,全方位钻研,将日常所学、所悟与实践相结合,从清理积煤、支架运输、支架调架等各个方面,亲自进行完善、落实,带领班组职工经过几十个日日夜夜,终于完成了矿井首个大采长、大应力综采工作面的安装,突破了生产技术瓶颈。

然而,挑战并未就此结束。矿井在2206工作面安装完成后,顶板破碎、片帮严重、煤质较软、支架倒架、走斜等一系列难题接踵而至,他带领班组职工逐一攻克难关,采取在液压支架底座垫设圆木、人工清落运输机,通过正规循环作业在割煤过程中调整刮板输送机平直度、利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液压支架侧护板进行依次扶架等措施,扭转了被动局面,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大地眷顾耕耘者,矿山不负采煤人。在他的带领下,班组表现出色,始终保持着高效的生产效率。仅今年上半年,马学习带领的生产班组出煤26.6万吨,处理安全隐患715条,实现班组“零”事故。 

微信图片_20240722091602.jpg

一帮一带培育后起之秀 

独木不为林,一花不成春。马学习对徒弟们悉心指导,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独门秘籍”传给他们,培养了马武健、高俊峰等一大批技术标兵和岗位技术能手,他所在的班组也成为了岗位标兵、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

“拉架前,检查帮顶状况及支架各部位,确保环境安全、支架完好、严禁挤压管线、电缆;拉架时,支架前后严禁有其他人员......”在井下施工现场,马学习正在耐心指导见习生兰鑫辉。

“作为一名入职不久的学生,能和马班长结成师徒对子,我感到非常幸运。”兰鑫辉高兴地说。

马学习就是这样,在平凡岗位上散发耀眼的光芒,就像“煤”一样,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裂变”,成就越来越多的梦想。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在千尺井下,也有很多像马学习这样优秀的煤矿工人,他们眼中有光芒、心中有希望、行动有力量,是“吃钢咬铁”的真正英雄!

(文/刘敏  作者单位:河南能源永煤集团嵩山煤矿)

(责任编辑:王钟琪)


友情链接
  • 学习强国

  • 微信公众号

  • 今日头条

  • 微博

  • 抖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 8 号朗廷大厦 B 座 (100024)

Copyright © 《中国煤炭工业》杂志社 备案:京ICP备19020272号-1

投稿信箱:zgmtgyzz@126.com 2129451268@qq.com